负德背义

在一座繁华的古城中,有一位名叫李承的年轻人。他自幼家境贫寒,但聪明好学,深得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赏识。老学者见他勤奋刻苦,便收他为徒,不仅教他读书写字,还资助他生活所需,希望他将来能成为有用之才。

几年后,李承不负众望,考取了功名,被任命为一方县令。临行前,老学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“你今日的成功,全靠自己的努力和百姓的支持。无论何时,都不要忘记初心,更不能负德背义。”李承连连点头,承诺一定会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。

然而,当真正掌握权力后,李承渐渐被金钱与地位蒙蔽了双眼。他开始接受贿赂,甚至为了讨好上级,不惜欺压百姓。曾经教导他的老学者听闻此事,心痛不已,亲自来到县城劝说李承,希望他迷途知返。然而,此时的李承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谦逊的少年,他冷漠地拒绝了老师的劝告,还嘲讽道:“这世道本就如此,何必再谈什么道德仁义?”

老学者失望而归,从此闭门不出。而李承的行为最终激怒了百姓,他们联合起来向朝廷举报了他的恶行。朝廷派人彻查,李承的罪行被揭露,他被罢免官职,并流放边疆。失去一切的李承终于醒悟,却已追悔莫及。

多年后,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跪在老学者门前,哭求原谅。这位老人正是李承,他历经磨难,终于明白“负德背义”的代价。老学者虽已年迈,但仍慈悲为怀,他扶起李承,叹道:“人生如逆水行舟,唯有守住初心,方能无愧于天地。”从此,李承跟随老师重新学习做人之道,用余生弥补自己的过错。

bèi

「负德背义」出处

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四回[申侯]今又以国媚楚,使子之君,负德背义,自召干戈,祸及民社。”

「负德背义」解释

犹言负恩背义。

「负德背义」示句

上一篇:负乘致寇
下一篇:负恩背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