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乘致寇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小村庄坐落在群山环抱之间。村子里住着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人,他聪明能干,却也有些自负。一天,村长召集村民开会,宣布了一项重要任务:护送一批珍贵的药材到邻近的城镇,以换取粮食和布匹。这趟旅程虽然充满危险,但报酬丰厚,因此许多人都跃跃欲试。
阿诚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任务。他自信地认为,凭自己的能力,一定可以顺利完成使命。然而,当村民们提醒他路途险恶时,他却不以为然地说:“区区几个山贼,何足挂齿?”于是,他带着药材独自上路了。一路上,他骑着马,背着装满药材的包袱,心里只想着即将得到的奖赏,完全忽略了周围的环境变化。
行至半途,天色渐暗,前方出现了一片密林。这时,一个老樵夫拦住了他的去路,好心劝道:“年轻人,此地常有盗匪出没,不宜久留,最好赶紧离开。”但阿诚听后只是笑了笑,不屑地回答:“我身怀武艺,又肩负重物,难道还会怕那些宵小之徒?”说完,他便策马继续前行,丝毫没有将老人的话放在心上。
果然,刚进入密林不久,一群蒙面山贼突然从树丛中窜出,将阿诚团团围住。他们手持刀剑,目光贪婪地看着他背上的药材。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,阿诚慌乱应对,但由于寡不敌众,最终还是被山贼夺走了所有药材,还受了重伤。幸亏后来另一队商旅经过,才把他救了下来。
回到村庄后,阿诚羞愧难当。他终于明白,正是因为自己的骄傲自满和疏忽大意,才招致了这场劫难。从此以后,他再也不敢轻视任何警告,而是虚心听取他人意见,脚踏实地做事。“负乘致寇”这个教训,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箴言。
负
乘
致
寇
「负乘致寇」出处
典出《易·解》六三负且乘,致寇至,贞吝。《象》曰‘负且乘,亦可丑也。自我致戎,又谁咎也。’”
「负乘致寇」解释
指居非其位,才不称职,就会招致祸患。
「负乘致寇」示句
城峻冲生,~,惟陛下图之。★《晋书·张祚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