罚不当罪
在一座宁静的小镇上,住着一个名叫李安的年轻人。他为人诚实善良,平日里靠打铁为生,深得邻里喜爱。然而,有一天,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打破了小镇的平静。
那天清晨,镇上的富商王老爷发现家中丢失了一袋珍贵的银两,立刻大呼小叫起来,引来了许多围观者。由于没有明显的线索,大家议论纷纷,而此时有人提到前几天曾看到李安在王老爷家附近徘徊。虽然只是无意间的路过,但这一细节却让王老爷认定李安就是偷窃的罪魁祸首。
愤怒的王老爷直接将李安告上了镇长那里,并要求严厉惩罚。镇长向来惧怕权势,不敢得罪王老爷,于是草草审理后便宣布:“李安盗窃财物,证据确凿,罚他三个月劳役!”面对这样的判决,李安百口莫辩,只能含冤接受惩罚。
几个月后,真相终于浮出水面。原来,是王老爷的一个远房亲戚因欠债偷偷潜入府中盗走了银两,后来因为害怕被揭发才主动坦白。得知真相后,小镇居民无不感到震惊和愧疚,尤其是王老爷,更是羞愧难当,亲自登门向李安道歉。
然而,即便事情已经澄清,李安的心中仍然留下了深深的伤痕。他感叹道:“真正的错误并非只在于诬陷我的人,而是那‘罚不当罪’的判决。如果执法者能够明察秋毫、公正无私,我又怎会蒙受如此不白之冤?”
从那以后,李安更加珍惜自己的名誉,也时常提醒身边的人:只有公平正义的裁决,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信任。而这个故事,也成为小镇居民茶余饭后的警示话题,代代相传。
罚
不
当
罪
「罚不当罪」出处
《荀子·正论》夫德不称位,能不称官,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。”
「罚不当罪」解释
当相当,抵挡。处吠罪行不相当。
「罚不当罪」示句
谁个惩办要严,谁个处罚从轻,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,~的极少。★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