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德如山
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峰的年轻人。他自幼父母双亡,靠着村民们接济才得以长大成人。村里的每个人都对他关怀备至,无论是寒冷的冬日送来的棉衣,还是饥荒时分的一碗热粥,都让李峰铭记于心。他常常对自己说:“这些恩德如同大山一般厚重,我一定要报答。”

成年后,李峰决定离开山村到外面闯荡。他希望能够有所成就,将来回馈养育他的乡亲们。然而,城市的繁华与竞争远比他想象中残酷。最初几年,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,日子过得十分艰难。但每当想起村民们的善良和无私,他便咬紧牙关坚持下去。

经过十余年的努力,李峰终于创办了一家小型企业,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。虽然事业蒸蒸日上,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。某一天,他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山村,看到曾经熟悉的土路依旧泥泞不堪,老人们仍旧挑水做饭,孩子们读书的地方还是那间破旧的祠堂。这一切深深触动了他。

回到城市后,李峰立即着手制定计划。他投入资金为村子修建了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,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;又出资建造了一所崭新的学校,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;此外,他还为每户家庭安装了自来水管道,结束了他们祖祖辈辈挑水的历史。当村民们得知这一切都是李峰所为时,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
一次村宴上,村长端起酒杯对李峰说道:“你今日的成就不仅是你的荣耀,也是我们全村人的骄傲。而你如今的善举,更是让我们感受到‘恩德如山’的真正含义。”李峰听后连忙摆手,诚恳地回答:“这不过是我的一点心意罢了。若非当年大家的帮助,我根本无法活到现在,又怎能谈什么成功?”

从此以后,这个小山村焕然一新,而“恩德如山”四个字也成为了村民们口耳相传的佳话。它提醒着每一个人:无论身处何地,都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,因为他们的恩情,值得用一生去铭记与回报。

ēn
shān

「恩德如山」出处

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寿禅师两生符宿愿》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,恩德如山,无可图报。”

「恩德如山」解释

比喻恩德极为深生。

「恩德如山」示句

上一篇:搤臂啮指
下一篇:恩不放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