蠹国殃民
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王朝里,有一位名叫李庸的官员。他表面上道貌岸然,口口声声为国为民,实际上却是一个贪婪无度、自私自利的小人。他利用职权之便,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将国库的钱财据为己有。他的行为正应了那句成语——“蠹国殃民”,不仅侵蚀了国家的根本,也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。
一天,一位年轻的书生张正因家乡遭遇旱灾而流离失所,来到京城寻求帮助。他目睹了百姓因为苛捐杂税和贪官污吏而生活困苦,心中愤懑不已。他决定向朝廷上书举报李庸的罪行。然而,当他带着满腔热血递上奏章时,却发现自己的诉状如同石沉大海,毫无回应。原来,李庸早已买通了负责接收奏章的官员,任何不利于他的消息都会被拦截。
张正并未因此放弃。他暗中调查,收集证据,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李府偷取账簿。经过数月的努力,他终于掌握了确凿的罪证。但就在他准备再次行动时,李庸的手下察觉到了他的存在,并派人追杀他。张正在危急关头得到了一群同样受尽压迫的百姓相助,他们掩护他逃离了追捕。
最终,张正将证据秘密送到了一位刚正不阿的老臣手中。这位老臣深受皇帝信任,他立刻将此事呈报给了天子。皇帝震怒,下令彻查此案。李庸及其党羽很快被绳之以法,其侵吞的财富也被追回用于赈济灾民。
从此以后,张正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,而这个故事也让世人明白,“蠹国殃民”者终究难逃法网。只有清廉公正的治理,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。
蠹
国
殃
民
「蠹国殃民」出处
《明史·方从哲传》代营榷税,蠹国殃民。”
「蠹国殃民」解释
桅国家和人民。同蠹国害民”。
「蠹国殃民」示句
世间何物最堪憎?~莫若僧。★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二十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