蠹国耗民

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国里,有一位名叫李庸的官员。他表面上道貌岸然,满口仁义道德,实际上却是个贪婪无度、中饱私囊的小人。李庸深谙官场之道,善于阿谀奉承,因此很快爬上了高位。然而,他掌权之后,却开始肆意搜刮民脂民膏,为自己的家族积累财富。

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,李庸巧立名目,向百姓征收各种苛捐杂税。什么“桥梁修缮费”、“城防维护金”,甚至还有荒唐的“空气清净税”。百姓们苦不堪言,纷纷变卖家产,有的逃离家乡,有的只能忍饥挨饿勉强维持生计。而这些钱并未用于国家建设,而是被李庸挥霍一空,用来购买奇珍异宝和建造豪华府邸。

一天,一位年轻的书生张正路过此地,看到沿途百姓衣衫褴褛、面黄肌瘦,不禁心生疑惑:“为何如此富饶的土地,竟会贫困至此?”他决定留下来查明真相。经过数月暗访,张正终于掌握了李庸蠹国耗民的罪证。他写了一份详细的奏章,并冒着生命危险将它送到了皇帝手中。

皇帝阅后勃然大怒,立刻派遣钦差大臣彻查此事。面对铁证如山,李庸无法抵赖,最终被革职查办,家产充公。皇帝下令减免赋税,赈济灾民,百姓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。张正因为敢于揭发奸佞,被誉为“正义之士”,他的名字也永远铭刻在了人们心中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蠹国耗民”的行为终将受到惩罚,而正义也许会迟到,但绝不会缺席。只有真心为民谋福祉的人,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与爱戴。

guó
hào
mín

「蠹国耗民」出处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一》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,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,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,独僧尼耶?”

「蠹国耗民」解释

桅国家和人民。同蠹国害民”。

「蠹国耗民」示句

上一篇:蠹国病民
下一篇:蠹国殃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