蠹国残民
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名为青阳的小国。这个国家虽然土地肥沃、百姓勤劳,但却因为连年战乱和腐败的统治而民不聊生。当时的国王沉迷于享乐,不理朝政,将所有的权力交给了一个贪婪的大臣——李庸。

李庸表面上对国王忠心耿耿,暗地里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。他利用手中的权势,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,使得百姓苦不堪言。农田荒芜,村庄破败,无数家庭流离失所。然而,李庸还觉得不够,他甚至勾结邻国商人,低价收购国内珍贵资源再高价卖出,中饱私囊。

一天,一位年轻的书生柳清风来到京城,目睹了这一切。他出身贫寒,深知民间疾苦,决心要揭露李庸的罪行。柳清风通过调查发现,李庸不仅侵吞国库钱财,还秘密策划削弱边防军力,以便从中渔利。若此计得逞,青阳国必将陷入更大的危机。

于是,柳清风冒着生命危险写了一份详细的奏章,将李庸的种种恶行列举出来,并悄悄呈递给国王。起初,国王并不相信,认为这是有人恶意诽谤。但柳清风并未放弃,他联合了一些正直的官员,共同搜集证据,最终在一次朝会上当众揭穿了李庸的真面目。

面对铁证如山,李庸无从狡辩,只能伏法认罪。国王震怒之下罢免了他的官职,并下令追回赃款用于赈济灾民。从此以后,国王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重新关注国家与人民的福祉,青阳国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。

柳清风因他的勇敢和智慧被后人铭记,而“蠹国残民”这一成语也成为警示后世的箴言:任何损害国家利益、剥削民众的人,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。

guó
cán
mín

「蠹国残民」出处

宋·苏轼《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》乃者奸言诐行,蠹国残民之状,论者纷然,方议其罪,而悖德隐恶,达于朕听,考实其状,至不忍言。”

「蠹国残民」解释

桅国家和人民。同蠹国害民”。

「蠹国残民」示句

上一篇:蠹国殃民
下一篇:端本正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