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傍筑室
在一座偏远的小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成语故事——“道傍筑室”。这个成语原本形容人们在道路旁边建房子,因意见不统一而无法完成。然而,在这个小村庄里,这个成语却成为了一段关于团结和智慧的佳话。
很久以前,村子里有一位年迈的老木匠,他手艺精湛,深受村民敬重。有一天,几个年轻人找到老木匠,希望他能帮忙在通往镇上的大路旁修建一座凉亭,供过往行人休息避雨。老木匠欣然答应,但当他召集村民们商议时,问题出现了:有人认为凉亭应该建得宽大些,以便容纳更多人;有人则觉得小巧精致更合适,以免占用过多土地;还有人对选址提出了异议,认为应稍微偏离主路以减少噪音……大家各执己见,争论不休,工程迟迟无法动工。
眼看事情陷入僵局,老木匠决定用行动化解矛盾。他独自带上了工具,在路边开始搭建一个简易的框架,并邀请所有人前来参观。当村民们围过来时,老木匠指着框架说道:“这只是一个雏形,如果宽大,会是什么样子?如果小巧,又该如何调整?我们不妨一起动手,把各自的想法融入其中。”他的提议得到了响应,大家纷纷卷起袖子参与建设。
在实际操作中,村民们逐渐意识到,单凭个人的想法很难满足所有需求。于是,他们学会了妥协与合作:凉亭最终被设计成大小适中的样式,既不会显得拥挤,也能容纳足够多的行人;位置也选在了靠近主路但稍有距离的地方,兼顾便利与安静。经过数日的努力,凉亭终于落成,成为了村里的标志性建筑。
从此以后,“道傍筑室”不再只是争论的象征,而是成为了村民们齐心协力、共谋发展的代名词。每当有新人来到村子,听到这个故事时,都会感叹于老木匠的智慧以及村民们的团结精神。这座凉亭不仅为路人提供了方便,也让整个村庄更加和谐美好。
道
傍
筑
室
「道傍筑室」出处
语出《诗·小雅·小昮》如彼筑室于道谋,是用不溃于成。”郑玄笺如当路筑室,得人而与之谋所为,路人之意不同。故不得遂成也。”
「道傍筑室」解释
比喻杂采各家之说。亦比喻无法成功的事。
「道傍筑室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