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耳贱目
在一座繁华的小镇上,住着一位名叫阿贵的年轻人。他自幼聪慧,却有一个奇怪的习惯:凡事只相信耳朵听到的,而不愿相信眼睛看到的。他认为眼睛会欺骗人,而耳朵才是最真诚的“见证者”。因此,大家都戏称他为“贵耳贱目”的阿贵。
一天,镇上传来消息说山中出现了一只会说话的狐狸,许多人都声称亲耳听到了它吟诗作对。这些传闻让阿贵兴奋不已,他决定亲自去寻找这只神奇的狐狸。然而,他的好友小安劝阻道:“阿贵,那些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,你何必当真?”但阿贵不以为然,反驳道:“我虽然没亲眼见过,但我听到这么多人这么说,难道还会有假吗?”
于是,阿贵带上干粮独自进山。一路上,他果然听见各种声音——鸟鸣、风声、溪水潺潺,甚至还有隐约的低语声。他坚信其中必有狐狸的声音,于是循着声音一路追寻。终于,在一片密林深处,他发现了一只毛色暗淡的普通狐狸正在啃食果实。
阿贵大失所望,质问道:“你就是那只传说中的狐狸吗?为何我看不到任何特别之处?”狐狸抬起头,懒洋洋地回答:“我不过是一只普通的狐狸,从未说过话,也从未吟过诗。”阿贵愣住了,难以置信地摇头:“不可能!那么多人都说听见了你的声音,他们怎么可能都错呢?”
狐狸叹了口气,说道:“人们总是喜欢添油加醋,把自己的想象当成事实。而你呢,只愿相信耳朵,却忽视了眼睛告诉你的真相,这岂不是更大的错误?”阿贵哑口无言,意识到自己的偏执。
从那以后,阿贵开始学会用双眼观察世界,不再盲目轻信耳闻之事。他渐渐明白,“耳”与“目”应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而那个关于狐狸的故事,也成为镇上流传的一则寓言,提醒人们不要陷入“贵耳贱目”的误区。
贵
耳
贱
目
「贵耳贱目」出处
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若客所谓,末学肤受,贵耳而贱目者也。”
「贵耳贱目」解释
重视传来的话,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。比喻相信传说,不重视事实。
「贵耳贱目」示句
太守何得~。★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