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靴搔痒
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住着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轻人。阿福性格憨厚,但做事常常粗心大意,总喜欢用表面功夫来解决问题,而不是深入探究事情的本质。镇上的人都知道他的这个特点,但也拿他没办法。
有一天,阿福的邻居李大叔来找他帮忙。原来,李大叔家的母鸡最近总是无精打采,还时不时发出奇怪的叫声。李大叔怀疑是母鸡生病了,请了好几位兽医来看,却始终没查出原因。“阿福啊,你聪明伶俐,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?”李大叔满脸期待地说道。
阿福拍着胸脯答应了。他跑到李大叔家,围着母鸡转了几圈,然后自信满满地说:“我明白了!这一定是母鸡身上痒得难受。”说完,他找来一根长棍子,在母鸡背上轻轻敲打,试图缓解它的“瘙痒”。然而,母鸡不但没有好转,反而更加烦躁不安。
李大叔看不下去了,皱眉问道:“阿福,你这样做到底有什么依据?母鸡的问题可能不在表面啊!”阿福却不以为然地回答:“哎呀,李大叔,您别急嘛。我这是‘隔靴搔痒’,虽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,但至少能让它舒服一点。”
就在这时,镇上的老兽医路过,听到了他们的对话。他笑着摇了摇头,走上前仔细检查了一番,发现母鸡其实是误食了一些带毒的草籽,导致身体不适。经过一番治疗,母鸡很快就恢复了活力。
事后,李大叔语重心长地对阿福说:“阿福啊,做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,要找到问题的根本才行。‘隔靴搔痒’只能暂时敷衍,终究解决不了实际困难。”阿福听后羞愧地低下了头,从此开始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,逐渐学会了认真思考和踏实做事。
隔
靴
搔
痒
「隔靴搔痒」出处
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语·诗法》意贵透澈,不可隔靴搔痒。”
「隔靴搔痒」解释
搔抓。隔着靴子搔痒痒。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,不贴切,没有抓住要点。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。
「隔靴搔痒」示句
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,否则,~的事情,总是难免的吧!★秦牧《鲜荔枝和干荔枝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