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地称臣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名为青川的小国,地处群山环绕之间,虽然土地肥沃、风景秀丽,但因国力薄弱,常受周边强国欺凌。这一年,北方强大的赤焰帝国挥师南下,兵临青川城下,要求青川割地称臣,否则将发动全面战争。
青川的国王李昊天召集群臣商议对策。大殿之上,众臣争论不休。有人主张投降,认为青川无力与赤焰抗衡;也有人坚持抵抗,认为失去尊严比亡国更可怕。“如果我们今天屈服,明天他们只会变本加厉!”一位老将军激动地说道。然而,更多的人却沉默不语,因为他们知道,一旦开战,百姓必将生灵涂炭。
就在僵持不下之际,年轻的谋士林泽站了出来。他向国王进言:“陛下,与其直接开战或完全屈服,不如先以智取胜。我们可以假装答应割地称臣,拖延时间,同时秘密联合邻近几个小国共同抗敌。赤焰虽强,但如果腹背受敌,也会陷入困境。”李昊天听后深以为然,决定采纳此计。
随后,青川派遣使者前往赤焰军营,献上地图和金银珠宝,表示愿意割让西部三座城池,并每年进贡财物,以示臣服。赤焰皇帝见状颇为满意,撤回部分军队,准备庆祝胜利。而与此同时,青川已暗中联络了两个邻国,共同制定了一套突袭计划。
数月之后,当赤焰放松警惕时,三国联军突然发难,从三面夹击赤焰驻军。措手不及的赤焰士兵节节败退,最终只能狼狈撤离青川边境。经此一役,青川不仅保住了领土,还赢得了宝贵的和平时间。
战后,李昊天感慨万分:“割地称臣并非懦弱之举,而是为了更好的反击。真正的强者,不是从不低头,而是懂得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。”从此,青川励精图治,逐渐壮大,成为一方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割
地
称
臣
「割地称臣」出处
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游酆都胡母迪吟诗》若放我南归,愿为金邦细作,饶幸一朝得志,必当主持和议,使南朝割地称臣。”
「割地称臣」解释
割让土地,臣服于对方。
「割地称臣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