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臂盟公

春秋时期,晋国有一位贤臣名叫赵盾。他为人正直,深得百姓爱戴,却也因此招致了一些权贵的嫉妒和排挤。当时晋国朝堂上风云诡谲,各方势力明争暗斗,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然而,赵盾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。

一天夜里,赵盾正在书房中批阅奏章,忽然听到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他抬头一看,是他的挚友、同僚韩厥匆匆赶来。韩厥神色凝重地说道:“赵兄,你可知有人密谋陷害于你?他们已经准备了一份伪造的文书,欲将叛国罪名加诸于你!”赵盾听后沉默片刻,随即淡然一笑,说:“我问心无愧,何惧流言蜚语?”但韩厥却焦急万分,他知道此事若处理不当,不仅赵盾性命难保,整个晋国也将陷入动荡。

为了表明忠心,并让韩厥放心,赵盾毅然决然抽出腰间佩剑,在自己的手臂上割开一道口子,鲜血顿时涌出。他对韩厥说道:“今日我以此血立誓,此生绝不负君,不负国!若有二心,天地共鉴!”韩厥见状大惊,连忙上前阻止,却也被赵盾的赤胆忠心所感动,忍不住热泪盈眶。

第二天,赵盾主动进宫面见晋灵公,坦然面对那些针对他的指控。他用智慧与勇气一一驳斥了敌人的诽谤,最终赢得了灵公的信任,也使得那些阴谋者自食恶果。而那晚“割臂盟公”的壮举,则被后人传颂,成为忠诚与坚毅的象征。

从此,“割臂盟公”这一成语流传下来,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表达忠贞或决心而做出极大的牺牲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困境,只要秉持初心,坚守正义,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。

méng
gōng

「割臂盟公」出处

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初,公筑台,临党氏,见孟任,从之。閟。而以夫人言,许之,割臂盟公。生子般焉。”

「割臂盟公」解释

割臂刺破胳臂;盟盟约。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,订下婚约◇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(指男女秘订婚约)。

「割臂盟公」示句

上一篇:告老在家
下一篇:槁形灰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