膏唇贩舌

在古代的一个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阿言的年轻人。他口才极佳,能说会道,但性格却有些狡黠。村里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用花言巧语来获取利益,因此对他又敬又畏。一天,阿言听说邻村的一位富商悬赏寻找失散多年的玉佩,便心生一计,决定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赚上一笔。

第二天,阿言换上一身整洁的衣裳,来到富商家中。他装作神情严肃地对富商说道:“我昨日偶然遇见一位老者,他说自己曾捡到一块刻有您家族纹章的玉佩。我见这玉佩非同寻常,特意赶来告知。”富商听后大喜,连忙询问更多细节。阿言趁机添油加醋,描述得绘声绘色,仿佛亲眼所见一般。最终,富商被他的言辞打动,答应先支付十两银子作为酬谢,并承诺如果找到玉佩再加赏金。

拿到银子后,阿言暗自得意,觉得自己果然聪明绝顶。然而,没过多久,事情败露了。那位“老者”其实是阿言编造出来的,而所谓的玉佩更是无中生有。当富商发现真相后,勃然大怒,带着仆人直奔阿言家讨要说法。面对愤怒的人群,阿言慌了神,试图再次用甜言蜜语蒙混过关,但这次却无人相信他的话。

最终,阿言不仅退还了骗来的银子,还因欺骗行为被村民们嗤笑许久。从此以后,他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,每当有人提及此事,都会摇头叹息:“膏唇贩舌之人,终究难成大器。”而阿言也终于明白,仅靠耍嘴皮子并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与信任。

从那以后,阿言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逐渐改掉了爱撒谎、爱占便宜的毛病。他努力学习手艺,凭借踏实肯干赢得了村民的认可。这个故事也在村子里流传下来,提醒后人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,而忽视了诚信的价值。

gào
chún
fàn
shé

「膏唇贩舌」出处

南朝·陈·徐陵《与杨仆射书》其外膏唇贩舌,分路扬镳,无罪无辜,如兄如弟。”

「膏唇贩舌」解释

犹言膏唇拭舌。贩舌,指卖弄口舌。

「膏唇贩舌」示句

弟焉得~,媚死及生,周旋其刻薄之心乎?★清·黄宗羲《与李杲堂陈介眉书》
上一篇:高足弟子
下一篇:膏梁锦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