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足弟子
在一座风景秀丽的山村里,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,名叫王夫子。他学识渊博,尤其精通诗词歌赋,远近闻名。尽管如此,王夫子却为人谦逊,从不炫耀自己的才华。他在村口开设了一间学堂,收徒授课,教化乡里。
王夫子对弟子要求严格,但他更注重因材施教,总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,并加以引导。在他的悉心教导下,许多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其中最出色的一位,便是被称为“高足弟子”的李青云。青云天资聪颖,勤奋好学,不仅将夫子所授知识牢记于心,还能举一反三,提出独到见解。每次课堂提问,他总能回答得精准而深刻,令其他同学钦佩不已。
一天,县令派人送来一封信,请王夫子推荐一名优秀学子参加朝廷举办的文试。这是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,众弟子都跃跃欲试。然而,王夫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青云。有人悄悄议论:“青云固然优秀,但是否太年轻了?万一失败岂不是丢了夫子的颜面?”听到这些闲言碎语,青云内心忐忑,于是找到夫子表达顾虑。
王夫子拍了拍他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:“青云啊,为师选你并非只看你的才智,而是因为你有担当、肯努力。记住,真正的‘高足弟子’,不只是学问出众,还要敢于迎接挑战。”这番话让青云深受鼓舞,他决心全力以赴,不负夫子期望。
经过数月准备,青云终于踏上了赴京之路。考试当天,面对众多来自各地的才俊,他沉着冷静,挥笔如飞,最终以一篇气势磅礴的文章夺得头名。消息传回山村时,整个村子都沸腾了。王夫子欣慰地笑道:“青云今日之成就,正是我教书育人的最大回报!”
从此,“高足弟子”这一成语便流传开来,用来形容那些才能卓著、备受器重的学生。而李青云也始终铭记夫子的教诲,在仕途上清廉为民,成为一代贤臣。
高
足
弟
子
「高足弟子」出处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郑玄在马融门下,三年不得相见,高足弟子传授而已。”
「高足弟子」解释
高足高才,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。成绩优异的学生。
「高足弟子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