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下在口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,名叫林翁。他以智慧和公正闻名乡里,无论谁家有争执,都会请他来评判。林翁常说:“世间的是非曲直,往往高下在口,但真正的答案却藏于人心。”
一天,村里两位年轻人阿强与小虎因一块田地的归属问题起了冲突。他们都声称那块田是自家祖上传下来的,互不相让。争论愈演愈烈,最终闹到了林翁面前。两人各自陈述理由,言辞激烈,似乎都有理。阿强指责小虎篡改地契,而小虎则反唇相讥,说阿强故意抹黑自己。
听完双方的话后,林翁微微一笑,说道:“既然你们各执一词,不如我出一道题,谁能答得好,田就归谁。”两人点头答应。于是,林翁从桌上拿起一个空碗,对他们说:“谁能用一句话让我把这个碗填满,就算赢。”
阿强抢先开口:“这简单!只要倒水进去,碗自然满了。”林翁摇摇头,说:“你的方法虽有效,但只着眼于表面,未触及本质。”轮到小虎,他沉思片刻,回答道:“只需一句话——‘林翁,这是您的碗,请您亲自将它填满’。”林翁闻言哈哈大笑,连声称赞:“妙!妙!果然高下在口啊!”
最后,林翁宣布把田判给了小虎,并解释道:“阿强的方法虽然直接,却缺乏深意;而小虎懂得借助他人之力,展现了灵活的智慧。更重要的是,他明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沟通和信任,而非单纯依靠争斗。”
从此以后,村里人更加敬佩林翁的睿智,而“高下在口”这句话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箴言,提醒人们语言的力量不仅在于说服别人,更在于启发内心的觉悟。
高
下
在
口
「高下在口」出处
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皇祐三年》三班吏丛猥,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,皆高下在口,异时长官漫不省察,谨占署而已。”
「高下在口」解释
犹言信口雌黄。
「高下在口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