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流水
在一座青山环绕的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名叫子明的年轻琴师。他自幼酷熟琴艺,尤其钟爱古曲《高山流水》。每当他弹奏此曲时,仿佛能听见山间的清风与潺潺溪水的低语。然而,尽管技艺超群,子明却总觉得自己的琴声缺少了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。
一天,子明决定离开村庄,去寻找传说中的知音。他背着古琴,沿着蜿蜒的小路翻越群山。途中,他遇到了许多旅人,也曾在热闹的集市上演奏,但无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琴声中蕴含的情感。直到有一天,他在一片幽静的竹林中停下脚步,开始轻抚琴弦,悠扬的旋律随着微风飘荡。
忽然,一阵爽朗的笑声从竹林深处传来。“妙啊!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琴音!”一个樵夫打扮的男子大步走来,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。他自称伯牙,是一名普通的砍柴人,却对音乐有着非凡的感悟力。原来,刚才子明弹奏的《高山流水》,竟让伯牙仿佛看到了巍峨的高山和奔腾的流水。
二人相谈甚欢,发现彼此不仅志趣相投,还同样渴望找到心灵相通的朋友。从此,他们成了莫逆之交。每次相聚,子明都会为伯牙弹奏新的曲子,而伯牙总能准确地领会其中的意境,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。他们的友谊如同那首《高山流水》,清澈而深远。
多年后,当子明再次回到村庄时,他已经不再孤单。他终于明白,《高山流水》不仅仅是一首乐曲,更是一种寄托——它象征着人世间难能可贵的理解与共鸣。从此以后,这首曲子被更多人传颂,成为知己情谊的代名词。
高
山
流
水
「高山流水」出处
《列子·汤问》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钟子期曰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曰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
「高山流水」解释
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乐曲高妙。
「高山流水」示句
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,一操便知其为文王。~,得遇知音。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六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