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云蔽日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小村庄坐落在群山环绕的谷地之中。这个村庄虽小,却因其四周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而闻名。这些树木枝繁叶茂,干云蔽日,仿佛将天空切割成无数碎片,只有零星的阳光能够洒落到地面。
村子里有个年轻人叫阿霖,他从小就对这些巨树充满了敬畏与好奇。每当他仰望那些直插云霄的树冠时,总会想:“如果我能爬到最高处,是不是就能触摸到天上的云朵?”然而,村里的人却告诫他说,这些树是神灵的居所,凡人不可轻易攀爬,否则会招来不祥。
一天,村庄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旱。河流干涸,庄稼枯萎,村民们陷入了绝望。长老们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,有人说要去远处寻找水源,也有人提议祈求上天降雨。但阿霖站了出来,他坚定地说:“或许,答案就在那些大树之上。如果我们能爬上树顶,也许能看到更远的地方,找到新的希望。”
尽管很多人反对,阿霖还是决定冒险一试。他带着简单的工具和食物,开始攀登其中一棵最大的古树。一路上,他遇到了荆棘、滑溜的苔藓,还有突如其来的大风,但他没有退缩。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,他终于抵达了树顶。
当阿霖站在树巅俯瞰大地时,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:连绵的山脉之外,竟有一片广阔的湖泊,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。他迅速返回村庄,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村民。大家听后振奋不已,立刻组织队伍前往那片湖泊取水,并开辟了一条通往水源的道路。
从此以后,村庄恢复了生机,人们也改变了对这些巨树的看法。他们不再视其为禁忌,而是当作守护村庄的象征。而阿霖,则成了所有人心中的英雄。他的勇气不仅拯救了村庄,也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有时候,突破恐惧才能迎来真正的光明。
干
云
蔽
日
「干云蔽日」出处
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干云蔽日之木,起于葱青。”
「干云蔽日」解释
干冲;蔽遮挡。冲上云霄,挡住太阳。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。
「干云蔽日」示句
南山落落千尺松,~摇青葱。★宋·洪刍《老圃集·松棚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