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名犯义

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,有一位名叫李诚的年轻人。他自幼家境贫寒,但心怀壮志,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,让家人过上好日子。然而,他却常常因急功近利而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事情。

一天,村里的员外张老爷发布了一则告示:如果有人能在三个月内帮他找回失窃的祖传玉佩,便赏银百两。这消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,村民们议论纷纷,但无人敢轻易尝试,因为大家都明白,这件事背后可能牵涉到复杂的势力和危险。李诚看到告示后,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。他暗自盘算:“只要拿到这笔钱,我就可以改变命运!”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揭下了告示。

为了尽快找到玉佩,李诚四处打听线索。不久后,他得知邻村的一个赌徒曾经炫耀过一块相似的玉佩。李诚没有多想,直接向张老爷报告了这一情况,并请求带领仆役前往搜查。果然,在那个赌徒家中找到了那块玉佩。张老爷欣喜若狂,当场兑现承诺,将百两白银交给了李诚。

然而,事情并未就此结束。几天后,真正的窃贼被官府抓获,原来他是张老爷的一位远房亲戚,因嫉妒其财富才偷走玉佩。而那个赌徒只是从别人手中购得了玉佩,并不知情。真相大白后,村民们对李诚的行为议论纷纷,认为他为了钱财不惜诬陷无辜者,是“干名犯义”的典型。

面对众人的指责,李诚羞愧难当。他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不仅伤害了无辜的人,也让自己失去了乡亲们的信任。最终,他决定用那笔赏银赔偿赌徒的损失,并离开村庄去外地谋生。从此以后,他学会了三思而后行,再也不会为追求虚名和个人利益而违背道义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干名犯义”虽然可能带来短暂的好处,但从长远来看,终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。唯有坚守正直与良知,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与幸福。

gàn
míng
fàn

「干名犯义」出处

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调美》谁想不前不后,刚刚是太老爷的同年。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。这样干名犯义的事,如何做得!”

「干名犯义」解释

干犯名教和道义。

「干名犯义」示句

上一篇:干霄凌云
下一篇:干云蔽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