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辙易途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有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人。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木匠手艺,日复一日地制作家具和农具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阿诚渐渐感到厌倦。他发现,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,大家都选择外出闯荡,而自己却始终困在这片狭小天地里。
一天,一位游历四方的商人来到村子歇脚。这位商人见多识广,谈吐不凡,吸引了许多村民围坐倾听。当提到外面的世界时,商人描述了繁华的城市、热闹的集市以及各种新奇的事物。阿诚听得入迷,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:“我是否也该改辙易途,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?”
当晚,阿诚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他想起父亲曾说过,“木匠活虽辛苦,但能养家糊口,何必舍近求远?”可是,他又想到如果一直待在村里,恐怕永远无法见识更广阔的天地。经过一夜深思熟虑,阿诚终于下定决心:与其固守旧路,不如尝试改变方向。
第二天清晨,阿诚向父母坦露了自己的想法。起初,父亲极力反对,认为这是冒险之举。但母亲却轻声说道:“孩子长大了,有自己的梦想,我们不该拦着他。”最终,在母亲的支持下,阿诚收拾行囊,告别家人,踏上了通往未知的道路。
离开山村后,阿诚历经坎坷,但也收获颇丰。他先是在城里找到了一份木工的工作,后来又学会了雕刻技艺,并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匠人。几年后,他回到家乡,用积攒的财富开办了一家手工艺品作坊,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,还让传统木艺焕发新生。
从此,阿诚明白了一个道理:人生如车行路,若前方道路崎岖难行,适时“改辙易途”或许正是通向成功的关键。
改
辙
易
途
「改辙易途」出处
宋·杨夔《复宫阙后上执政书》前车已覆,后车岂可蹑而行之,固当改辙易途,以取其不倾不蹶。”
「改辙易途」解释
改变行车轨道,另走一条路。比喻改变方向、目标或做法。
「改辙易途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