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荆谢罪

战国时期,赵国的蔺相如因机智勇敢被封为上卿,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。廉颇对此感到不满,认为自己多年来为国家出生入死,立下赫赫战功,而蔺相如仅凭口才就获得如此高位,实在难以接受。于是,他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。

蔺相如得知后,并未与廉颇争执,而是处处避让。一次朝会时,廉颇故意挡在宫门,蔺相如见状便掉转车头离去;另一次宴会上,廉颇挑衅,蔺相如依然选择退让。身边的人都对蔺相如的行为不解,甚至有人嘲笑他胆小怕事。但蔺相如却说:“我并非惧怕廉将军,而是因为赵国强盛全赖我们两人齐心协力。如果我和廉将军内斗,只会让敌国有机可乘,损害国家利益。”

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,他深受触动,同时又感到无比惭愧。他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鲁莽可能会危及国家安危,于是决定向蔺相如认错。第二天清晨,廉颇脱去盔甲,赤裸上身,将荆条绑在背上,亲自来到蔺相如府邸门前跪地请罪。

蔺相如闻讯急忙出门迎接,看到廉颇背负荆条的模样,赶紧扶起他说:“廉将军何须如此?您是赵国栋梁,何必折损自身?”廉颇满面羞愧地说:“蔺大人胸怀宽广,以国为重,而我却斤斤计较个人得失,真是无地自容!今日特来谢罪,请大人责罚!”蔺相如连忙摆手道:“廉将军知错能改,实乃真英雄也!从今以后,愿你我同心辅佐赵王,共保社稷安宁。”

从此,廉颇与蔺相如冰释前嫌,成为刎颈之交。他们携手合作,共同守护赵国,使得周边诸侯不敢轻易进犯。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也因此流传千古,成为后人学习谦逊与宽容的典范。

jīng
xiè
zuì

「负荆谢罪」出处

金·马钰《满庭芳·谢咸阳王法师》词追悔无由,不免放效廉颇。专专负荆谢罪,望吾师、痛挞则个。”

「负荆谢罪」解释

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向人认错赔罪。同负荆请罪”。

「负荆谢罪」示句

上一篇:负土成坟
下一篇:负俗之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