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土成坟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小村庄,名叫青石村。村里住着一个叫阿诚的年轻人,他自幼父母双亲早逝,由年迈的祖母抚养长大。虽然家境贫寒,但阿诚勤劳善良,对祖母极为孝顺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去田里劳作,傍晚则陪伴祖母聊天解闷。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有一天,祖母突然病倒了,尽管阿诚四处求医问药,却仍无力回天。祖母离世后,阿诚悲痛欲绝。他想起祖母生前常说的话:“人这一生,最重要的是心安。”于是,他决定为祖母修建一座坟墓,以表达自己最后的孝心。
可是,青石村附近并没有现成的墓地,而阿诚又没有足够的钱财请人帮忙。面对重重困难,他并未退缩,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。从第二天开始,阿诚每天挑着两只竹筐到远处的山坡上挖土,然后一担一担地将泥土运回来,堆砌成坟。烈日炎炎下,他的肩膀被压出了血痕;寒风凛冽中,他的双手冻得通红。但他始终咬牙坚持,从未放弃。
村民们看到阿诚如此辛苦,都劝他说:“何必这么折腾呢?随便找个地方埋葬就行了。”但阿诚摇摇头,坚定地回答:“祖母养育我这么多年,我不能亏待她。即便再苦再累,我也要亲手为她筑起一座像样的坟墓。”
经过整整三个月的努力,阿诚终于完成了这座用泥土堆积而成的坟墓。他跪在坟前,泪流满面地说道:“奶奶,您安心长眠吧,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,不辜负您的期望。”从此以后,“负土成坟”的故事便在青石村流传开来,成为人们口中赞颂孝道的经典。
负
土
成
坟
「负土成坟」出处
《后汉书·醒荣传》会朱普卒,荣奔丧九江,负土成坟。”
「负土成坟」解释
背土筑坟。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。
「负土成坟」示句
王冕~,三年苫块。★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