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荆请罪
战国时期,赵国的蔺相如因在“完璧归赵”和“渑池之会”中表现出色,被赵王封为上卿,地位高于大将军廉颇。廉颇对此十分不满,认为自己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,而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功就位居其上,实在难以接受。
一天,廉颇在朝堂上公开表示:“蔺相如不过是个文官,凭什么坐在我的前面?我一定要羞辱他!”此话传到蔺相如耳中后,他并没有生气,反而处处避让廉颇。每当廉颇经过时,蔺相如总是让车夫绕道而行,甚至有一次,为了不与廉颇碰面,他直接称病不出。
蔺相如的门客们看不下去了,纷纷劝说道:“大人,您为何如此畏惧廉将军?我们跟着您都觉得丢脸!”蔺相如听后微微一笑,问道:“你们觉得是廉将军厉害,还是秦国的军队更可怕?”门客们回答:“当然是秦军。”蔺相如点头道:“这就对了。我之所以忍让,不是因为害怕廉将军,而是为了国家大局。如果我和廉将军争斗,只会让敌人有机可乘,到时候赵国就危险了。”
不久,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。廉颇深受触动,内心既羞愧又敬佩。他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鲁莽,决定向蔺相如道歉。于是,廉颇脱下战袍,赤裸上身,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上。一见到蔺相如,廉颇便跪倒在地,诚恳地说:“我廉颇心胸狭窄,差点误了国家大事,请您责罚!”
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,说道:“将军能有这份胸怀,实乃赵国之幸!我们二人齐心协力,定能保赵国平安。”从此,两人冰释前嫌,成为生死之交,共同辅佐赵王治理国家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负荆请罪”不仅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,更是化解矛盾、促进团结的重要方式。只有放下个人恩怨,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。
负
荆
请
罪
「负荆请罪」出处
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廉颇闻之,肉袒负荆,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。”
「负荆请罪」解释
负背着;荆荆条。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。表示向人认错赔罪。
「负荆请罪」示句
我今特来寻贤弟,~。★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六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