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衡据鼎
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,有一个名叫林衡的年轻人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却因家境贫寒而不得不每日劳作以维持生计。尽管如此,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,总是利用闲暇时间读书习字,希望有朝一日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一天,村中传来消息,朝廷正在广纳贤才,只要通过考核便有机会入仕为官。林衡听后心潮澎湃,觉得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。然而,他也深知此行不易,因为考核不仅考验学问,更注重品德与担当。当地人常用“负衡据鼎”来形容那些肩负重任、能力超群的人,而林衡暗自发誓,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。
带着简单的行囊和满腔热血,林衡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。一路上,他遇到各种困难:有时风雨交加,有时盘缠短缺,但他始终没有退缩。途中,他还救助了一位被强盗围困的老者,老者感激之余赠给他一本珍贵的兵法书籍,并告诉他:“真正的贤才,不仅要有才华,还要懂得如何运筹帷幄,保护百姓。”
到了京城,林衡凭借扎实的学识顺利通过了初试。然而,在最后一轮面试中,考官提出了一个难题:“若国家陷入内忧外患,你会如何应对?”林衡沉思片刻,答道:“负衡者,必先正己;据鼎者,当谋万民。我愿以身作则,稳定民心,同时制定良策,抵御外敌,使国家转危为安。”他的回答赢得了全场喝彩。
最终,林衡成功入选,被任命为地方官员。他上任后勤政爱民,推行改革,使得当地经济繁荣、民心安定。人们纷纷称赞他为“负衡据鼎”的典范。多年后,林衡回首往事,感慨万分:正是那份坚持与信念,让他从一个平凡的少年成长为国之栋梁。
负
衡
据
鼎
「负衡据鼎」出处
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程器》孔光负衡据鼎,而仄媚董贤;况班马之贱职,潘岳之下位哉!”周振甫注负衡据鼎,指处丞相位♀,秤,表持平;鼎,三足,喻三公。”
「负衡据鼎」解释
指身居高位,肩负重任。
「负衡据鼎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