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龙凤雏
在东汉末年,群雄并起,天下大乱。曹操、孙权和刘备三方势力割据,各自招揽贤才,以图霸业。而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里,“伏龙凤雏”之名悄然传开,成为众人瞩目的传奇。
话说南阳郡中有一位隐士名叫诸葛亮,他自比管仲乐毅,却甘愿隐居山林,耕读度日。人们都称他为“卧龙”,因为他虽身藏草庐,但才华横溢,犹如潜伏的巨龙,只待时机一到便腾空而起。与此同时,在荆州有一位少年英才庞统,他聪慧过人,年纪轻轻就已声名远播,被世人誉为“凤雏”。传言有云:“得伏龙或凤雏者,可安天下。”
一日,刘备听闻此言,心生向往。他正苦于无良臣辅佐,于是决定亲自拜访这两位奇才。他先是三顾茅庐,请出了诸葛亮。诸葛亮感念其诚意,遂出山相助,并献上《隆中对》,为刘备谋划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。此后,诸葛亮随刘备南征北战,屡建奇功,果然不负“伏龙”之名。
然而,凤雏庞统的命运却截然不同。他投奔刘备后,因相貌丑陋,起初并未受到重用。直到一次战役中,他提出妙计助刘备夺取西川,才逐渐崭露头角。可惜天妒英才,在进围雒县时,庞统不幸中箭身亡,英年早逝。整个蜀汉上下无不扼腕叹息,感叹这样一位旷世奇才竟如流星般短暂。
最终,“伏龙凤雏”的故事流传千古,让人唏嘘不已。有人感慨诸葛亮与庞统若能同时鼎力相助,或许历史将改写;也有人认为,正因为他们的命运如此交错,才更显英雄气短、壮志难酬的悲凉。无论如何,这段佳话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之中,激励着后人珍惜当下,莫负韶华。
伏
龙
凤
雏
「伏龙凤雏」出处
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。德操曰‘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?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伏龙、凤雏。’备问为谁,曰‘诸葛孔明、庞士元也。’
「伏龙凤雏」解释
伏龙(卧龙)诸葛孔明。凤雏庞士元。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◇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
「伏龙凤雏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