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山开路
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小村庄坐落在群山环绕的谷地之中。这个村庄与外界隔绝,村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资源逐渐匮乏,村里的长老们意识到,若想让村庄繁荣下去,必须找到通往外界的道路。

年轻的猎人阿峰是村里最有胆识的人。他从小喜欢探险,对周围的山林了如指掌。当长老提出需要开辟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时,阿峰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。“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!”他坚定地说道,“我一定会为大家找到出路。”

第二天清晨,阿峰背起行囊,带上工具和干粮,踏上了未知的旅程。一路上,他遇到了重重困难:陡峭的悬崖、茂密的荆棘丛、湍急的河流……但无论面对怎样的障碍,阿峰都没有退缩。他用斧头砍伐挡路的树木,在岩石上凿出攀登的台阶,用藤条编织成简易的绳索渡河。正如那句成语所说,他以无畏的精神一路“逢山开路”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
经过数日的艰苦跋涉,阿峰终于翻越了最后一座高山。站在山顶,他看到了远处连绵的平原和繁忙的城镇。那一刻,他的眼中充满了喜悦与希望。他迅速返回村庄,将好消息告诉了所有人,并带领大家沿着他开辟的小径一步步走向外面的世界。

从此以后,这个曾经封闭的小村庄因为这条新路而焕发了生机。村民们不仅能够交换物资,还学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知识。而阿峰的名字也被永远铭记,他的勇气和坚持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。“逢山开路”的精神也深深植根于村民心中,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迎接挑战,创造奇迹。

féng
shān
kāi

「逢山开路」出处

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楔子旁边转过一个壮士,一臂扶轮,一手策马,逢山开路,救出赵盾去了。”

「逢山开路」解释

形容不畏艰险,在前开道。

「逢山开路」示句

军旅~,遇水迭桥,岂有泥泞不堪之理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回
上一篇:讽多要寡
下一篇:缝衣浅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