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场竿木
在一座热闹非凡的小镇上,每到节日,街市总是人山人海,各种表演琳琅满目。小贩们吆喝着自己的商品,而最吸引人的,则是那些杂耍艺人和说书先生的精彩演出。这一年,镇上来了一位神秘的江湖艺人,他自称“竿木先生”,手握一根细长竹竿,据说能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。
竿木先生初来乍到,并未急于展示技艺,而是先观察了几天镇上的氛围。他发现,每逢集市日,人们总爱聚集在广场中央看表演。“这不正是‘逢场竿木’的好机会吗?”他心中暗喜。于是,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他带着他的竹竿来到广场中央,摆开架势准备表演。
一开始,人群并未注意到这位陌生的艺人。但当竿木先生将竹竿轻轻一抛,竹竿竟稳稳地立在了他的指尖上时,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。接着,他用下巴、肩膀甚至额头轮流顶住竹竿,动作流畅得如同行云流水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,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然而,竿木先生不仅仅满足于这些简单的技巧。他突然跃起,整个人站在了竹竿顶端,仿佛失去了重力一般平衡自如。更让人惊叹的是,他还从袖中取出几枚铜钱,逐一投向空中,再用竹竿尖端准确无误地接住。这一连串高难度的动作让全场观众屏息凝神,直到最后一个铜钱稳稳落在竹竿上,才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。
表演结束后,竿木先生微微一笑,收起了竹竿,对大家拱手致谢。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厉害,他只淡淡说道:“我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。恰如人生,有时候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,才能展现真正的风采。”说完,他转身消失在人群中,留下众人议论纷纷。
从此以后,“逢场竿木”成了镇上居民口中的佳话。每当提起这个词,他们都会想起那位技艺超群却谦逊低调的艺人,以及他那句意味深长的话:只有懂得抓住机遇,才能成为生活的主角。
逢
场
竿
木
「逢场竿木」出处
语出《五灯会元·南岳让禅师法嗣·江西马祖道一禅师》竿木随身,逢场作戏。”
「逢场竿木」解释
比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。
「逢场竿木」示句
次年春,始获纵观,色艺之精,争妍夺媚。然余~,未能一一搜奇也。★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京师梨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