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己守残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守拙的老者。他是个木匠,手艺精湛,但性格孤僻,不喜与人交往。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奇怪的习惯:从不学习新的技艺,也不接受外界的新事物。他总是说:“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已经足够用了,何必去追求那些花哨的新玩意儿?”于是,“封己守残”成了他的座右铭。
一天,一个年轻的商人路过这个山村,看到李守拙正在修理一张破旧的椅子。商人对木工颇有研究,便饶有兴趣地停下来观看。他发现李守拙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极为传统,虽然做工精细,但效率极低。商人忍不住说道:“老人家,您为何不用一些现代的电动工具呢?它们可以让您的工作快上好几倍!”然而,李守拙摇了摇头,淡淡地回答:“我只信得过自己的双手,这些新东西靠不住。”
商人离开后不久,村子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。许多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倒塌,村民们纷纷找李守拙帮忙重建家园。然而,由于他坚持使用古老的手工方式,进度非常缓慢。眼看冬天将至,寒冷的北风已经开始侵袭,村民们忧心忡忡。这时,那位商人再次来到村子,带来了一批先进的木工设备,并主动提出免费教授大家如何使用。
起初,李守拙依旧固执己见,不愿尝试这些新工具。但在看到其他村民迅速建起了结实温暖的新房子时,他终于动摇了。他第一次拿起电锯,感受到它切割木材的速度和精准度;他第一次操作钻孔机,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。渐渐地,他意识到,“封己守锐”并非真正的智慧,而是自我设限。
最终,在商人的帮助下,整个村子顺利完成了重建。李守拙也放下了过去的偏见,开始学习新技术。他感慨地对村民们说道:“守住传统固然重要,但如果拒绝进步,那才是真正的停滞不前啊!”从此以后,李守拙不仅成为了村里最受尊敬的木匠,还成为了一个乐于接纳新事物的人。
封
己
守
残
「封己守残」出处
清·黄宗羲《留别海昌同学序》言理学者……薄文苑为辞章,惜儒林于皓首,封己守残,摘索不出一卷之内。”
「封己守残」解释
指固步自封,抱残守缺。
「封己守残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