焚林而田
在一片遥远的山林里,有一个名叫青禾的小村庄。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打猎和耕种为生,虽然生活简朴,但大家过得安宁祥和。然而,有一年天灾不断,庄稼欠收,猎物也变得稀少,村民们陷入了饥饿的困境。
村长是一位年迈却威严的老人,他召集全村人商讨对策。有人提议:“既然猎物藏在深山老林中难以捕捉,不如用火将树林烧光,这样野兽无处躲藏,我们也能开垦出更多土地用来耕种。”这个办法听起来简单有效,立刻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。尽管少数人反对,认为这样做会破坏山林生态,但最终还是少数服从多数,决定采用“焚林而田”的方法。
第二天清晨,村民们带着火把进入山林,点燃了干燥的草木。熊熊烈火迅速蔓延,浓烟遮天蔽日,无数动物仓皇逃窜,有些甚至直接葬身火海。几天后,当火焰熄灭时,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一片焦土,露出了许多被烧死的猎物。村民们欢呼雀跃,以为找到了解决饥荒的良策。
然而好景不长,几个月后,问题接踵而至。没有了树木的保护,雨水冲刷走了肥沃的表层土壤,导致新开垦的土地贫瘠不堪,根本无法种植庄稼;与此同时,失去了栖息地的野生动物再也没有出现过,连往年常见的飞鸟都销声匿迹。更糟糕的是,由于缺乏植被涵养水源,溪流逐渐干涸,村民们的饮水成了大问题。
面对日益严重的危机,村长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他懊悔地对村民们说:“我们为了眼前的利益,毁掉了赖以生存的家园。这样的教训太惨痛了!”从此,村民们开始尝试修复环境,重新种植树木,并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。但这一切都需要漫长的时间,而那些曾经因贪婪造成的伤痕,则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。
从那以后,“焚林而田”成为了一个警示故事,提醒人们不要因短视的行为损害长远的未来。只有尊重自然,才能拥有真正的丰饶与幸福。
焚
林
而
田
「焚林而田」出处
《韩非子·难一》焚林而田,偷取多兽;以诈遇民,偷取一时,后必无复。”
「焚林而田」解释
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。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顾眼前利益,不顾长远利益。
「焚林而田」示句
钻燧取火,构木为台,~,竭泽而渔。★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