焚林而狩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名叫青山的小村庄,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。村民们世代以打猎和采集为生,生活虽不富裕,却也平静安宁。然而,这一年冬天来得特别早,寒风呼啸,大雪封山,动物们都躲进了深山老林,猎人们几乎找不到任何猎物。村里的粮食储备日渐减少,人们开始担忧如何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季。
一天,村里最年长的老人提议:“既然野兽藏在密林深处,我们何不放火烧山?大火会逼迫它们逃出来,到时候我们就能轻易捕获。”此言一出,立刻得到了许多村民的支持。他们认为这是解决饥饿问题的最佳办法,于是迅速行动起来。年轻力壮的男子负责砍伐树木制造火源,妇女和孩子则准备工具等待狩猎。
火焰很快吞噬了整片森林,浓烟滚滚直冲云霄。鸟儿惊慌失措地飞向远方,鹿群、野猪等动物纷纷从隐蔽处奔逃而出。村民们欢呼雀跃,手握弓箭与长矛,将这些仓皇逃命的动物一一捕杀。短短数小时内,他们便收获了比以往几个月还要多的猎物。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庆祝,仿佛已经看到了春天的到来。
然而,当最后一缕火光熄灭时,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沉默了——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一片焦土,只剩下烧焦的树干矗立在那里,像无声的控诉。没有了森林的庇护,土地变得贫瘠,河流也因失去植被保护而干涸。更糟糕的是,那些侥幸逃脱的动物再也不会回到这里,这意味着未来的日子将更加艰难。
几年后,青山村因为资源枯竭而逐渐荒废,村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新的家园。而“焚林而狩”这四个字,则成为后人警示贪婪与短视行为的成语。它提醒着世人: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自然,最终只会自食恶果。
焚
林
而
狩
「焚林而狩」出处
南朝·宋·袁淑《防御索虏议》是由涸泽而渔,焚林而狩。”
「焚林而狩」解释
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顾眼前利益,不顾长远利益。
「焚林而狩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