焚林竭泽
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名为青山国的小国,这里山清水秀,百姓安居乐业。然而,新登基的国王却野心勃勃,他渴望迅速积累财富,以彰显自己的功绩。于是,他听信了一位佞臣的建议:“陛下,若想国库充盈,何不采取‘焚林竭泽’之法?将山林烧尽,猎取其中的珍禽异兽;将湖泊排干,捕捞所有的鱼虾。如此一来,资源尽归国有,何愁国力不强?”

国王听后大喜,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策略。很快,士兵们点燃了郁郁葱葱的森林,火光冲天而起,浓烟弥漫四方。无数动物仓皇逃窜,却被围堵捕杀,曾经生机盎然的山林变成了一片焦土。接着,他们又抽干了清澈见底的湖泊,数以万计的鱼虾暴露在烈日下,不久便腐烂发臭。

短短几年间,青山国确实富足了一段时间,仓库里堆满了珍贵的皮毛、象牙和干鱼。但好景不长,失去植被保护的土地开始沙化,洪水频频侵袭村庄,田地颗粒无收。没有水源的河流再也无法滋养万物,干旱肆虐,百姓苦不堪言。许多人背井离乡,原本繁荣的小国逐渐衰败。

面对这样的景象,一位老臣终于鼓起勇气进谏:“陛下,您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却忽视了长远的代价。‘焚林竭泽’虽能带来短暂的收获,却断送了子孙后代的未来啊!”国王这才幡然醒悟,懊悔不已。可惜,为时已晚,大自然的创伤已难以愈合。

从此,“焚林竭泽”成为警示后人的成语,提醒人们不可为了眼前的私利而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。只有珍惜资源,与自然和谐共处,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。

fén
lín
jié

「焚林竭泽」出处

清·黄宗羲《明司马澹若张公传》窃恐焚林竭泽之后,能无鱼惊鸟散之忧?”

「焚林竭泽」解释

焚林而田,竭泽而渔。比喻只图眼前利益。

「焚林竭泽」示句

上一篇:焚林而猎
下一篇:焚巢捣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