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枘圆凿
在一座宁静的山村里,有一位年轻的木匠名叫阿方。他手艺精湛,尤其擅长雕刻精美的木器。然而,阿方有一个怪癖:他总是追求完美,每一件作品都必须达到他心中的标准,否则宁可废弃重做。村里的人都称赞他的技艺,但也觉得他过于固执。
一天,村里的一位富商找到阿方,请他为新建的大厅制作一套桌椅,并特别强调需要“圆润光滑”的设计。阿方欣然答应,开始日夜赶工。然而,当他完成第一把椅子时,却发现自己用错了榫头——这些榫头是方形的,而椅子的连接处本该是圆形的。这正是成语“方枘圆凿”的典型体现:方形的榫头无法契合圆形的卯眼。
面对这一失误,阿方陷入了沉思。如果重新打造,不仅耗费时间,还会拖延工期;但如果勉强安装,椅子的结构将不够稳固,影响整体质量。最终,他决定推翻之前的设计,重新选材、切割和打磨。虽然这意味着更多的努力,但他相信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操守。
经过数日的辛苦劳作,阿方终于完成了整套桌椅。当富商看到成品时,不禁连连赞叹:“真是巧夺天工!每一处细节都无可挑剔。”阿方听后只是微微一笑,他知道,这次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:人生如同木工,很多时候不能强求不合拍的事物勉强结合,而是要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。
从此以后,阿方依然坚持自己的高标准,但他也学会了灵活变通。他常常对徒弟们说:“做事如做人,榫头与卯眼要相配,才能构建出坚固的作品。做人亦如此,性格与环境若能协调一致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”
方
枘
圆
凿
「方枘圆凿」出处
战国·楚·宋玉《九辨》圆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「方枘圆凿」解释
枘榫头;凿榫眼。方枘装不进圆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
「方枘圆凿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