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枘圜凿
在一座宁静的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方正的木匠。他以精湛的手艺闻名,尤其擅长制作各种精美的家具。然而,方正有一个特点:他坚持使用方形的榫头来打造所有作品,认为方形代表规矩和稳定。镇上的人们虽然欣赏他的技艺,但总觉得他的设计少了一些灵动与变化。
一天,镇上来了一位游历四方的雕刻师,名叫圆通。圆通喜欢用圆形的榫孔结构,让家具看起来更加自然流畅。他为镇上的居民做了一张桌子,那桌子造型别致,榫卯结合处浑然天成,仿佛每一块木头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。镇上的人都对这张桌子赞不绝口,这让方正心里感到十分不服气。
为了证明自己的技艺更胜一筹,方正决定挑战圆通。他们约定各自制作一件作品,然后由镇上的居民评判谁的作品更出色。比赛当天,方正带来了一把椅子,依旧采用他标志性的方形榫头;而圆通则展示了一个雕花屏风,其榫卯完全由圆形构成。两件作品摆在一起,风格迥异,却又各有千秋。
就在大家争论不休时,一位老者站了出来,说道:“方枘圜凿,若强行相合,只会破坏彼此的完整性。两位大师的作品虽不同,却体现了各自的智慧与匠心。”听了这话,方正陷入沉思。他终于明白,自己一直执着于方形榫头,并非因为它是唯一正确的选择,而是因为他从未尝试去理解其他可能性。
从此以后,方正开始学习接纳不同的设计理念,甚至主动邀请圆通合作完成一些项目。他们的作品融合了方与圆的特点,既稳固又灵活,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。这个故事也成为了镇上传颂的经典,提醒人们要学会包容差异,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和谐之美。
方
枘
圜
凿
「方枘圜凿」出处
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梁惠王谋欲攻赵,孟轲称大王去邠,此……持方枘欲内圜凿,其能入乎?”
「方枘圜凿」解释
方枘装不进圆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同方枘圆凿”。
「方枘圜凿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