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戈一击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名叫李川的年轻将军。他自幼习武,精通兵法,因战功赫赫被封为先锋大将,效命于强大的北国军队。然而,李川心中却始终藏着一个秘密:他的家族曾是南国的贵族,因战乱被迫流亡,最终投靠了北国。尽管他在北国受到重用,但内心深处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正义的追求从未熄灭。
一天,北国国王下令攻打南国,企图一举吞并这片富饶的土地。李川奉命率军出征,但当他站在两国交界的山巅上眺望时,看到的是熟悉的山河与村庄。那些景象唤醒了他儿时的记忆,也让他意识到,这场战争只会带来生灵涂炭。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,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反戈一击。
第二天清晨,战斗打响了。北国军队如潮水般涌向南国阵地,而李川则率领自己的部下假装冲锋。就在双方厮杀正酣之际,李川突然调转马头,带领亲信部队冲向北国主力阵营。他高声喊道:“兄弟们!我们不能再助纣为虐!今日便是改写命运的一刻!”起初,士兵们惊愕不已,但在李川的鼓舞下,一部分人选择跟随他倒戈,其余的人则陷入混乱。
南国守军见状士气大振,迅速组织反击。原本占据优势的北国军队节节败退,最终溃不成军。这一役不仅保住了南国的安宁,也让李川的名字传遍天下。战后,南国君主感念李川的忠诚与勇气,赐予他爵位,并任命他为护国大将军。
多年以后,李川常常坐在庭院中,看着孩子们嬉戏玩耍。他明白,“反戈一击”并非简单的背叛,而是一种对良知与正义的坚守。每当有人问起那段往事,他总是微笑道:“真正的勇者,不在于服从命令,而在于敢于逆流而行。”
反
戈
一
击
「反戈一击」出处
《尚书·武成》前徙倒戈,攻于后以北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。但看火起为号,温侯以兵相应可也。”
「反戈一击」解释
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。
「反戈一击」示句
又因为从旧垒中来,情形看得较为分明,~,易制强敌的死命。★鲁迅《坟·写在〈坟〉后面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