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夫肉眼
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个名叫阿福的年轻人。他是个普通的农夫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过着平凡无奇的生活。然而,阿福总是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,他常常仰望星空,幻想着自己能够拥有超凡的能力,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。
一天,一位云游四方的老道士路过村庄,听闻了阿福的心愿,便笑着对他说:“你可知‘凡夫肉眼’并非缺陷?它只是让你专注于眼前的真实世界。若真想窥探天机,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。”说完,老道士从袖中取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珠子递给阿福,并嘱咐道:“此乃慧眼神珠,戴上后可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,但切记不可滥用。”
阿福兴奋地接过神珠,迫不及待地将其佩戴在额前。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,整个世界仿佛焕然一新。他看见田间的稻谷散发出金色的光芒,那是丰收的预兆;他看见邻居老人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;甚至还能隐约看到空气中流动的能量轨迹。这一切让他欣喜若狂,觉得自己终于超越了“凡夫”的局限。
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阿福渐渐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简单。他开始注意到一些令人不安的景象:村里的井水竟然带着一丝诡异的黑气,那是污染的征兆;朋友的笑容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思绪,有时甚至是虚伪和算计。更糟糕的是,每当他看向自己的双手时,总能看到一种灰暗的阴影笼罩其上,似乎象征着他内心的贪婪与执念。
最终,阿福无法忍受这种“真相”的折磨,他摘下神珠还给了老道士,恳求道:“我明白了,原来‘凡夫肉眼’也是一种恩赐。太过清晰的世界反而让人迷失,我还是愿意回到从前,用普通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。”老道士微微一笑,点了点头,将神珠收回袖中。
从此以后,阿福学会了珍惜当下,用心体会每一个平凡的日子。他明白,有时候,“凡夫肉眼”所见的简单幸福,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。
凡
夫
肉
眼
「凡夫肉眼」出处
《法华经》凡夫浅识,深著五欲。”唐·玄奘译《赞弥勒四礼文》凡夫肉眼未曾识,为现千尺一金躯。”
「凡夫肉眼」解释
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。也比喻平凡的见识。
「凡夫肉眼」示句
无
上一篇:凡胎浊体
下一篇: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