伐功矜能

在古老的春秋时期,有一个小国名叫云泽。云泽国虽不大,却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将军,名叫楚凌。他自幼习武读书,精通兵法,曾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。然而,随着名声渐起,楚凌开始变得骄傲自满,常常在朝堂上夸耀自己的才能和战绩,甚至对同僚的意见嗤之以鼻。

一次,邻国兴兵来犯,云泽国危在旦夕。国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,众人都推举楚凌领兵迎敌。楚凌听到这个消息后,不仅没有谦逊,反而得意洋洋地说:“区区敌军,何足挂齿?只需我一人出马,便可保家国无虞!”于是,他带领军队匆匆出发,完全不听取副将关于地形与敌情的建议。

战斗初始,楚凌凭借勇猛确实取得了一些胜利,但敌人很快发现了他的弱点——过于自信而疏于防备。在一个夜晚,敌军利用复杂的地形设下埋伏,将楚凌的部队团团围住。尽管楚凌奋力突围,但最终因寡不敌众,全军覆没,他自己也身负重伤,狼狈逃回都城。

回到朝堂后,楚凌羞愧难当,跪在国王面前请罪。国王叹了口气,说道:“伐功矜能,乃是大忌。若你能够虚怀若谷,多听他人意见,又怎会落得如此境地?”楚凌深感懊悔,从此痛改前非,不再居功自傲,而是虚心学习,与其他将领共同谋划国事。

几年后,云泽国再次面临外敌入侵,这一次,楚凌主动邀请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一同制定战略,并认真研究敌情。在他的努力下,云泽国终于击退强敌,恢复了和平。从那以后,楚凌的名字不再是“骄傲”的代名词,而是成为了智慧与团结的象征。

gōng
jīn
néng

「伐功矜能」出处

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奉法循理之吏,不伐功矜能,百姓无称,亦无过行。”

「伐功矜能」解释

伐、矜夸耀。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。形容居高自大,恃才傲物。

「伐功矜能」示句

上一篇:伐异党同
下一篇:发纵指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