伐异党同

在一座名为清河的小镇上,居民们世代和睦相处,生活平静而安详。然而,这种宁静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纷争打破。镇上的两位长老——李公和张伯,因对如何管理镇务产生了分歧,逐渐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系。一些人支持李公的改革主张,认为应该引入新的耕种技术和商贸方式;另一些人则站在张伯这边,坚持保留传统的生活模式,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废。

随着时间推移,原本单纯的政见之争演变成了“伐异党同”的局面。李公的支持者开始排挤张伯的追随者,甚至暗中破坏他们的农田。而张伯一派也不甘示弱,故意散布谣言诋毁对方。镇上的集市不再热闹,邻里之间也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,取而代之的是冷眼与争吵。

一天,一个年轻木匠阿诚目睹了这一切,他既不属于李公派,也不属于张伯派。看到曾经温暖的小镇变得如此冷漠,他决定挺身而出。阿诚制作了一块巨大的木牌,上面刻着“和为贵”三个大字,并将其立在镇中心广场。他还召集全镇居民,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成见,共同商讨解决方案。

起初,两派人马都不愿妥协,但在阿诚的耐心劝导下,人们渐渐意识到,他们争论的根本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让清河镇更美好。最终,在一次公开会议上,李公主动提出结合双方意见,既保留部分传统习俗,又尝试引入适量的新技术。张伯听后点头赞同,其他居民也随之鼓掌响应。

从此以后,清河镇恢复了往日的和谐,人们学会了用包容代替偏见,用合作化解矛盾。“伐异党同”的阴影消散,小镇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dǎng
tóng

「伐异党同」出处

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。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。”

「伐异党同」解释

伐讨伐,攻击。指结帮分派,偏向同伙,打击不同意见的人。

「伐异党同」示句

给事中李成名复劾焕~,焕遂称疾笃,坚不起。★《明史·赵焕传》
上一篇:伐冰之家
下一篇:伐功矜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