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政施仁

在古老的江南小镇上,有一位名叫李仁的县令。他初来乍到时,镇上的百姓对他并不抱太大期望,因为历任县令大多碌碌无为,甚至贪赃枉法。然而,李仁却与众不同。他常对身边的人说:“为官一任,当发政施仁,方能无愧于心。”

上任后不久,李仁便发现小镇连年遭受水患,堤坝年久失修,每逢雨季,河水泛滥成灾。他立即召集乡绅和工匠商议修缮河堤之事。然而,镇上的富户们却推三阻四,不愿出资。面对这种情况,李仁没有强压命令,而是亲自带头捐出俸禄,并动员百姓一起参与工程。他的行动感染了许多人,最终大家齐心协力,将河堤加固完成。

次年夏天,暴雨倾盆而至,但新修的河堤稳如磐石,保护了全镇免受洪灾侵袭。百姓纷纷称赞李仁的远见卓识,而李仁却谦逊地说道:“此乃众志成城之功,非我一人之力。”

除此之外,李仁还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。他设立义学,让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;开设药局,免费为穷苦百姓治病;更鼓励农耕,减免赋税,使得小镇渐渐繁荣起来。几年下来,原本贫困凋敝的小镇焕然一新,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。

后来,李仁因政绩斐然被调往京城任职。临行那天,全镇百姓自发前来送行,有人捧着自家酿的米酒,有人拿着绣有“发政施仁”四个大字的锦旗,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。李仁看着这些质朴的面孔,心中百感交集。他深深鞠了一躬,说道:“诸位父老乡亲,我不过是尽了一个官员应尽的责任罢了。愿你们今后的日子越来越好!”

李仁离开后,小镇依旧延续着他留下的善政,而“发政施仁”这四个字,则成为世代相传的美谈。

zhèng
shī
rén

「发政施仁」出处

宋·苏轼《论赏罚及修河事》方是时,二圣在位,发政施仁,惟恐不及。”

「发政施仁」解释

发布政令,实施仁政。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。

「发政施仁」示句

上一篇:发指眦裂
下一篇:伐毛洗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