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上指冠
战国时期,秦国日益强大,不断对周边国家施加压力。这一年,秦国大军压境赵国,赵国上下一片惶恐。年轻的士子荆轲虽然出身寒微,却心怀天下,他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,内心愤懑不已。他暗自发誓,一定要为赵国做些什么。
一天,荆轲在集市上听到一位老人讲述秦国如何残暴地对待邻国百姓。那老人声泪俱下,周围的人群也义愤填膺。荆轲听后怒火中烧,“噌”地站起身来,只觉得头顶的发髻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顶起,连帽子都快无法遮住飞扬的头发。这种愤怒与决心交织的情绪让他再也坐不住,他决定亲自前往秦国,刺杀秦王以解天下之危。
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,荆轲开始四处奔走,寻找志同道合之人。他结识了一位擅长铸造兵器的匠人徐夫人,她为荆轲打造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,并涂上了剧毒。此外,他还找到了勇士秦舞阳作为助手。两人一拍即合,准备踏上这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。
临行前夜,赵国太子丹设宴为荆轲送行。席间,太子丹再三叮嘱:“此去秦国,九死一生,望君谨慎行事。”荆轲淡然一笑,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他端起酒杯,一饮而尽,说道:“若能换得苍生安宁,纵使粉身碎骨,亦无怨无悔!”
次日清晨,荆轲带着匕首和地图启程奔赴咸阳。当他站在秦国宫殿的大殿之上时,他的怒发早已如剑般直指冠帽,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。尽管最终未能成功刺杀秦王,但荆轲的壮举却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传奇,激励着后人勇敢面对强权,捍卫正义。
发
上
指
冠
「发上指冠」出处
无
「发上指冠」解释
毛发竖起貌。形容极度愤怒。
「发上指冠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