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屋求狸
在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阿远的年轻人。他勤劳善良,但生活却总是被一件烦心事困扰——一只狡猾的狐狸时常潜入村子,偷吃鸡鸭,甚至破坏村民们的房屋。大家多次设陷阱捕捉这只狐狸,但它总能巧妙地逃脱。
一天晚上,阿远听到自家屋顶传来窸窣的声音,他立刻警觉起来。“肯定是那只狐狸!”他心里暗想。于是,他迅速拿起灯笼和棍子跑到院子里查看。果然,屋顶上有一双闪烁的眼睛正盯着他。狐狸似乎察觉到危险,飞快地跳下屋顶,消失在夜色中。
第二天,阿远坐在村口的大树下发呆,思考如何才能抓住这只狐狸。这时,一位年长的智者路过,见他愁眉苦脸便上前询问。听完阿远的讲述后,智者微微一笑,说道:“你听说过‘发屋求狸’的故事吗?有时候,解决问题需要换个思路。”
阿远不解其意,回家后反复琢磨这句话。突然,他灵机一动:既然狐狸喜欢钻洞、藏身于隐蔽之处,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呢?当晚,他故意拆掉了家中柴房的一角,将里面布置成一个看似破旧实则布满机关的“陷阱”。他还特意留下一些食物作为诱饵。
果然,到了深夜,狐狸再次光顾了村庄。它嗅到了柴房里的香味,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。当它触碰到机关时,门砰然关上,狐狸被困住了!天亮后,阿远带着村民们来到柴房,发现狐狸正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。
最终,阿远决定放狐狸一条生路。他对狐狸说:“只要你答应不再祸害村民,我就放你走。”狐狸似乎听懂了,连连点头。从那以后,狐狸再也没有出现在村子里,而阿远也因为他的智慧与仁慈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发屋求狸”并非只是简单的破坏行为,而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智慧。面对困难,有时需要创新思维,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。
发
屋
求
狸
「发屋求狸」出处
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坏塘以取龟,发屋而求狸,掘室而求鼠,割唇而治龋,桀跖之徒,君子不与。”
「发屋求狸」解释
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。比喻因小失大。
「发屋求狸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