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上冲冠
在战国时期,赵国有一位名叫蔺相如的贤臣。他智勇双全,深得赵王的信任。有一次,秦国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,但赵王深知秦国向来言而无信,怕白白失去国宝。于是,蔺相如挺身而出,主动请缨前往秦国谈判。
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,面对秦王的傲慢与轻视,他并未慌乱。他巧妙地指出秦王无意履行承诺,并扬言如果秦王逼迫他交出和氏璧,他宁愿将璧摔碎也不让它落入不义之手。秦王被他的胆识所震慑,不得不假意答应割让城池。然而,蔺相如早已看穿秦王的心思,便设计偷偷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。
当蔺相如回到赵国后,他向赵王详细汇报了整个事件的经过。赵王听闻蔺相如如何在秦国据理力争、保护国宝时,不禁拍案叫绝。尤其是听到蔺相如描述自己当时“发上冲冠”的愤怒状态时,赵王更是感慨万分。他说:“爱卿真乃我赵国栋梁!若非你临危不惧,恐怕和氏璧已落入虎狼之口。”
后来,“发上冲冠”这一成语逐渐流传开来,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愤怒或激动时头发直竖,甚至顶起帽子的模样。而对于蔺相如来说,这不仅是一次智慧与勇气的较量,更是一场忠诚与爱国精神的体现。从此,他在赵国的地位愈加稳固,成为百姓敬仰的英雄。
发
上
冲
冠
「发上冲冠」出处
语出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王授璧,相如因持璧却立,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「发上冲冠」解释
犹言发上指冠。形容极度愤怒。
「发上冲冠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