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蒙振聩
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阿明的年轻人。他天资聪颖,但因家境贫寒,从未有机会读书识字。村里的老人常说:“这孩子聪明是聪明,可惜生错了地方。”阿明虽然听不懂这些话的深意,却能感受到自己的命运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束缚着。
一天,村里来了一个游方的学者,自称李夫子。他见阿明在田间劳作时,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一些奇怪的符号,感到十分惊讶。经过一番交谈,李夫子发现阿明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,只是苦于无人引导。于是,他决定留下来,免费教阿明读书写字。
起初,阿明显得笨拙而迷茫,那些复杂的文字和深奥的道理让他如坠云雾。然而,李夫子并未放弃,他耐心地讲解每一个字的意义,并告诉阿明:“学习就像拨开迷雾,只有坚持才能见到光明。”渐渐地,阿明开始理解书中的世界,他的思维变得敏捷,视野也开阔了许多。
几年后,阿明不仅学会了识字,还掌握了经典著作的精髓。他回到村里,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,比如如何改良耕种方法、怎样合理分配资源等。村民们纷纷感叹:“阿明真是‘发蒙振聩’啊!他让我们这些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,终于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。”
从此以后,这个小山村不再闭塞落后,而是焕发出勃勃生机。而阿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:真正的智慧并非与生俱来,而是需要有人点燃那盏灯,为自己照亮前行的路。
发
蒙
振
聩
「发蒙振聩」出处
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「发蒙振聩」解释
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「发蒙振聩」示句
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~。★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四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