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分明月

扬州城,自古繁华,素有“二分明月”之美誉。传说这里的月色比别处更明亮、更柔和,每逢中秋佳节,总能吸引四方游客前来赏月。

这一年中秋,年轻的画师李清辞带着他的笔墨纸砚来到瘦西湖畔。他听闻扬州的月亮最美,却始终未能亲眼见到,因此特意选在这一晚作画。然而,当他架好画板时,却发现湖边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。有人吟诗作对,有人品茶闲聊,还有孩童提着灯笼嬉戏追逐。李清辞皱了皱眉,心想:“如此喧闹,又如何静心描绘这‘二分明月’?”

就在他犹豫之际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近,笑问道:“年轻人,为何愁眉不展?”李清辞如实相告,说自己无法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捕捉月色的神韵。老者闻言哈哈一笑,道:“你可知‘二分明月’并非只属于天上?它还藏于人心。若无心境,即便月再明,你也看不见。”

李清辞愣住了,细细咀嚼老者的话。他环顾四周,忽然发现人群中也有温情:一对老夫妻相互依偎着看月亮;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微笑着递给孩子一串甜果;甚至连那奔跑的孩童,脸上也洋溢着纯真的快乐。这些场景仿佛被月光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,让他心头一暖。

于是,李清辞不再执着于寻找天上的月亮,而是将目光投向人间。他挥动画笔,把湖水、柳树、人群以及那轮皎洁的明月融为一体,绘成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画卷。完成后,他长舒一口气,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。

后来,这幅画被称为《二分明月图》,成为扬州城的一段佳话。而李清辞终于明白,“二分明月”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,更是人们心中那份宁静与美好的寄托。

èr
fēn
míng
yuè

「二分明月」出处

唐·徐凝《忆扬州》诗萧娘脸上难生泪,桃叶眉头易得愁。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。”

「二分明月」解释

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,扬州独占二分。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。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。

「二分明月」示句

十里画图新阆苑,~旧扬州。★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》卷十
上一篇:二竖为虐
下一篇:二三君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