遁迹桑门
在一座古老的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遁迹桑门”的故事。相传很久以前,这里住着一位名叫李修的年轻人。他天资聪颖,早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朝廷的一名官员。然而,在官场中,他目睹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和权谋倾轧,内心逐渐感到厌倦与痛苦。
一天,李修因不愿参与一场针对无辜百姓的苛政,被同僚排挤,甚至遭到诬陷。虽然最终洗清了冤屈,但这次经历让他彻底看清了世态炎凉。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追求:难道功名利禄真的比内心的安宁更重要吗?经过数日的思索,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辞去官职,归隐山林。
李修选择了一座偏僻的寺庙作为栖身之所,从此“遁迹桑门”。他剃度出家,每日诵经打坐、种菜挑水,过上了简朴而宁静的生活。起初,村民们并不理解他的选择,有人嘲笑他傻,也有人惋惜他的才华埋没于深山老林。但李修却淡然一笑,说道:“真正的自由,不在高堂之上,而在心安之处。”
几年后,村子里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,庄稼颗粒无收,许多人面临饥饿的威胁。此时,李修站了出来。他利用寺庙储存的粮食救济村民,还带领大家开渠引水,寻找新的水源。在他的努力下,村民们终于渡过了难关。从那以后,人们不再议论他的过去,而是将他视为守护村庄的圣贤。
多年之后,李修圆寂,留下了一本手抄的佛经和几首诗作。这些文字记录了他对人生的感悟,以及对自然的热爱。每当村民翻开那些泛黄的纸页时,都会想起那个曾经放弃荣华富贵,只为追寻心灵净土的人。而“遁迹桑门”这个词,也成为了他们口耳相传的佳话,提醒着后人:人生的意义,不在于追逐外物,而在于回归本心。
遁
迹
桑
门
「遁迹桑门」出处
清·钮琹《觚剩·树怪》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,遁迹桑门,结茅于微之黄山。”
「遁迹桑门」解释
指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。桑门,即沙门。
「遁迹桑门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