遁迹销声
在一座偏远的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隐士的传说。据说,这位隐士年轻时曾是朝廷重臣,因不满官场的尔虞我诈,选择遁迹销声,隐居深山。他抛弃了名利与权势,只带着一本古籍和一柄长剑,独自来到无人知晓的地方,过起了清贫而宁静的生活。
一天,一个落魄书生路过此地,听闻了这个传说,心中充满好奇。他决定寻找这位隐士,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人生的指引。书生跋山涉水,在茂密的森林中迷失方向,饥寒交迫之际,终于发现了一间简陋的小茅屋。茅屋外种满了花草,一条小溪潺潺流过,仿佛世外桃源。
书生敲响了柴门,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缓缓打开门。书生说明来意后,老人微微一笑,将他请进屋内。老人没有直接回答书生的问题,而是递给他一杯热茶,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:“当年我身处高位,却感到如履薄冰,日日提心吊胆。后来我明白,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追逐虚名,而是找到内心的安宁。于是我选择了遁迹销声,远离尘嚣。”
书生听后若有所思。他原本为仕途失意而痛苦不堪,如今却被老人的话点醒。他意识到,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外界的认可,而在于是否忠于自己的内心。几天后,书生告别了老人,重新踏上旅程。虽然依旧前途未卜,但他的脚步变得坚定,眼神也更加明亮。
从此以后,书生再也没有见过那位隐士,但他始终铭记那番教诲。多年后,他也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,并常常对弟子们提起那段奇遇。至于那位隐士,则继续隐居山林,与自然为伴,真正做到了遁迹销声,不问世事。
遁
迹
销
声
「遁迹销声」出处
《旧唐书·韦嗣立传》若任用无才,则有才之路塞,贤人君子所以遁迹销声,常怀叹恨者也。”
「遁迹销声」解释
指隐居不出。
「遁迹销声」示句
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