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茧抽丝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有一位以织布为生的年轻女子名叫柳绵。她手艺精湛,尤其擅长抽丝剥茧,将最细软的蚕丝织成华丽的锦缎。然而,她的生活并不如意,因为家中贫困,她每日都要辛勤劳作才能勉强维持生计。

一天清晨,柳绵正在庭院里忙碌时,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蝴蝶被困在蛛网中。她心生怜悯,小心翼翼地将它解救下来,并用清水洗净它的翅膀。小蝴蝶似乎对她投来感激的目光,随后振翅飞走,消失在晨光中。

几天后,一个神秘的老者来到柳绵家门前。他递给她一颗晶莹剔透的蚕茧,说道:“这是独茧,里面藏着非凡之物。若你能从中抽丝,必能改变命运。”说完,老者转身离去,留下满心疑惑的柳绵。

柳绵决定尝试。她将独茧放入温水中,开始缓缓抽丝。然而,这茧却与普通的蚕茧不同,其丝线极为纤细且坚韧,稍有不慎便可能断裂。柳绵屏息凝神,全神贯注地操作着,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。经过整整一夜的努力,她终于从独茧中抽出了一根完整的丝线。

当最后一缕丝线被抽出时,奇迹发生了——那根丝线竟散发出柔和的光芒,化作一匹流光溢彩的锦缎。锦缎上绣着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,令人叹为观止。更神奇的是,这锦缎还带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,可以治愈百病。

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镇,人们纷纷前来求购锦缎。柳绵用这匹锦缎帮助了许多贫苦之人,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报酬,彻底摆脱了贫困的生活。而那只曾经被她救助的小蝴蝶,也再次出现在她窗前,轻轻扇动翅膀,仿佛是在感谢她的善良。

从此以后,柳绵不仅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织女,更懂得了“独茧抽丝”背后的深意:只有专注与坚持,才能从平凡中创造奇迹。

jiǎn
chōu

「独茧抽丝」出处

明·谢榛《四溟诗话》第一卷凡作近体,诵要好,听要好,观要好,讲要好。诵之行云流水,听之金声玉振,观之明霞散绮,讲之独茧抽丝。”

「独茧抽丝」解释

比喻诗文条理清晰,脉络分明。亦比喻单相思。

「独茧抽丝」示句

一日见某部某郎,不觉倾倒,形输色授,颇难自持。然~无由作合也,因赋无题二章。★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无题诗序》
上一篇:独断专行
下一篇:独揽大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