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倒西歪
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,有一家古老的酒馆,名叫“东倒西歪”。这家酒馆虽然名字奇特,却是村里最受欢迎的地方。每天傍晚,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里,喝上两杯自家酿的米酒,聊聊田间地头的趣事。
酒馆老板老李是个幽默风趣的人,他总爱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逗大家开心。有一天晚上,酒馆里人声鼎沸,大家都喝得微醺。老李站在柜台后面,笑眯眯地看着满屋子的客人,忽然说道:“你们知道为什么我给酒馆取名叫‘东倒西歪’吗?”众人一听,纷纷摇头,催促老李快讲。
老李清了清嗓子,开始讲述:“从前啊,有个书生进京赶考,路过咱们村的时候迷了路。他走了好几天,又累又饿,终于找到了我的祖辈开的小酒馆。当时这酒馆还只是个茅草棚子。书生一进门就嚷嚷着要喝酒解乏,结果喝了几碗后,整个人都站不稳了,走路时一会儿向东倒,一会儿向西歪。”
“祖辈看他这样子,忍不住打趣道:‘客官,您这是练什么功夫呢?’书生醉醺醺地回答:‘这不是东倒西歪功嘛!’祖辈觉得这个名字有趣,后来干脆把酒馆改成了‘东倒西歪’。”
听完故事,酒馆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。正巧,一个年轻人因为喝多了站起来结账时摇摇晃晃,差点摔倒,引得大家更加捧腹。从那以后,“东倒西歪”不仅成了酒馆的名字,也成了村里形容喝高了的代名词。
尽管岁月流转,但这座小酒馆依旧热闹非凡。每一个推门而入的人,都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温暖与欢乐,仿佛连墙壁都在诉说着那些关于“东倒西歪”的传奇故事。
东
倒
西
歪
「东倒西歪」出处
元·曾瑞卿《留鞋记》第二折哎,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。”
「东倒西歪」解释
指行走不稳,身不由主。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。
「东倒西歪」示句
子期使侍卫阻之。熊宜僚用手一拉,侍卫~,二人径入殿中。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三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