丢盔抛甲
在古老的战国时期,烽火连天,诸侯争霸。有一支小国的军队,在一次与强敌的交战中遭遇惨败。这支军队原本士气高昂,但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,他们节节败退,最终不得不仓皇撤退。
在这场战斗中,年轻的士兵阿成是第一次上战场。他满怀热血,誓要为国家争光。然而,当敌人的铁骑如潮水般涌来时,他的勇气被恐惧吞噬了。他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,听到耳边呼啸而过的箭矢声,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:活下去!于是,他丢盔抛甲,拼命地向后方逃去。
一路上,阿成跌跌撞撞,铠甲和头盔早已不知遗落在何处。他跑进了一片密林,躲在一棵大树后面,大口喘着粗气。夜幕降临,四周寂静得可怕,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。此时的阿成既庆幸自己逃过一劫,又感到深深的羞愧。他想起了出征前母亲的叮嘱:“无论胜负如何,都要堂堂正正做人。”可如今,他却丢盔抛甲,狼狈不堪。
第二天清晨,阿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营地。将军正在清点残兵,见到阿成的模样,叹了口气说道:“年轻人,战场上失败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失去信念。记住,真正的勇士不是从不失败的人,而是敢于面对失败、重新站起来的人。”
阿成听后深受触动,暗自发誓一定要重振旗鼓。几年后,他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,并带领部队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。从此,“丢盔抛甲”的教训成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,也让他明白了什么叫作坚韧与担当。
丢
盔
抛
甲
「丢盔抛甲」出处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「丢盔抛甲」解释
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。同丢盔卸甲”。
「丢盔抛甲」示句
他们认为今日上午在大战中已经把左光先的精锐杀得~,七零八落。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二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