掂斤估两

在一个热闹的小镇集市上,有一位精明的商人老王。他经营着一家杂货铺,生意兴隆,因为他总能准确地“掂斤估两”,无论是货物的质量还是顾客的心理,都拿捏得恰到好处。然而,这份精明有时也让他显得有些过于算计。

一天,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走进了老王的店铺。他低声请求道:“老板,能不能给我一点吃的?我已经两天没吃饭了。”老王皱起眉头,上下打量了一番乞丐,心里开始盘算:如果施舍食物,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利润?但如果拒绝,又怕被街坊邻居议论自己小气。思前想后,他决定用最便宜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
于是,老王从角落里拿出一块干硬的馒头递给乞丐,说:“这可是我这儿剩下的最后一点东西了,你将就着吃吧!”乞丐接过馒头,连声道谢,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失落。看着乞丐离开的背影,老王不禁暗自得意,觉得自己既做了善事,又没有损失太多。

几天后,镇上突然传来消息,那位乞丐原来是一位隐姓埋名的大富翁,因家产纠纷流落街头。而他这次出行,是为了寻找真正善良的人,以报答他们的恩情。据说,他已经决定资助几家商铺扩大经营,但前提是要找到值得帮助的人。

当富翁再次来到集市时,很多人都热情招待,希望能得到他的青睐。然而,当他走到老王的店铺时,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,然后摇头离去。老王慌了神,连忙追上去问原因。富翁叹了口气,说道:“你那天给我的是一个发霉的馒头,虽然我饿极了,但我仍感受到你的冷漠和算计。真正的善良不是‘掂斤估两’,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。”

听完这话,老王羞愧难当。从此以后,他改变了待人接物的态度,不再一味地计较得失,而是学会了真诚与慷慨。而他的生意,也因此变得更加红火。

diān
jīn
liǎng

「掂斤估两」出处

《隋唐演义》第九六回一饭之恩,报以千金,岂是掂斤估两的事?”

「掂斤估两」解释

犹言掂斤播两。

「掂斤估两」示句

上一篇:掂斤抹两
下一篇:颠倒乾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