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负涵

在遥远的古代,有一个小村庄坐落在群山环绕的谷地之中。这个村庄虽然不大,却因土地肥沃、水源充足而闻名。村民们世代耕种,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。然而,他们始终铭记一个古老的成语——“地负涵”,意思是大地承载万物,养育众生,人们应当心怀感恩,善待自然。

村里有一位年轻人叫阿霖,他聪明能干,但对“地负涵”这个词并没有太多感触。他认为,只要勤劳工作,就能从土地中获得回报,何必去想那么多深奥的道理呢?一天,阿霖决定开垦一块新的田地,以扩大自己的收成。他选择了村外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地,那里土壤肥沃,阳光充沛。尽管村里的长老劝阻他说:“这片树林是山神赐予我们的庇护,不可随意破坏。”但阿霖不以为然,执意砍伐树木,将土地翻整成农田。

第一年,阿霖的新田果然丰收,他满心欢喜,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。然而,第二年开始出现异常:雨水减少,河流变得浑浊,甚至连原有的耕地也开始减产。更糟糕的是,每逢暴雨,山洪便会冲刷裸露的土地,导致泥沙堆积,淹没了许多房屋和庄稼。村民们苦不堪言,纷纷指责阿霖的行为触怒了山神。

面对大家的埋怨,阿霖感到羞愧难当。他终于意识到,自己为了短期利益破坏了森林,使得水土流失,生态失衡。于是,他主动找到长老请教补救之法。长老告诉他:“‘地负涵’不仅是对土地的依赖,更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回馈。只有保护好它,才能长久生存。”

从那以后,阿霖带领村民们一起植树造林,修复被破坏的山坡,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则,禁止过度开发自然资源。几年后,村庄重新恢复了生机,绿意盎然,鸟语花香。村民们再次体会到了“地负涵”的真正含义,也更加珍惜脚下的这片土地。

从此,“地负涵”不仅成为村里的座右铭,也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信仰,提醒着他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。

hǎi

「地负涵」出处

语出唐·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

「地负涵」解释

指大地负载万物,海洋容纳百川。形容包罗万象,含蕴丰富。

「地负涵」示句

先生之学,可谓~,渊渟岳峙矣。★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朱笥河先生》
上一篇:地动山摇
下一篇:地棘天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