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不掇遗

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“道不掇遗”的故事。这个村子名叫清风村,四周环山,风景秀丽,村民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。然而,这里最引以为傲的,并不是自然风光,而是世代相传的良好风气——路上掉了一根针,都会有人捡起来归还失主。

有一年,一位外地商人路过清风村。他带着满车的货物准备去邻县贩卖,途中因为疲劳便在村口歇脚。他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,不小心将随身携带的钱袋滑落在地,而他自己却浑然未觉,继续赶路了。

不久后,一个放牛的孩子经过树下,发现了那个鼓鼓囊囊的钱袋。他打开一看,里面装满了银两。孩子虽然家境贫寒,但他从小受父母教导,知道“道不掇遗”的道理,于是决定守在原地等待失主回来寻找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太阳渐渐西沉,可迟迟不见有人回来找钱袋。

这时,村里的一位老人路过,看到孩子还在原地站着,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。孩子把事情告诉了老人,老人听后连连点头称赞:“好孩子,你做得对!我们清风村的人,绝不能让别人丢了东西还找不到。”于是,老人陪着孩子一起等,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来。

终于,在月亮升起的时候,那名商人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。原来,他到了下一个镇子才发现钱袋丢失,急忙沿路返回寻找。当商人从孩子手中接过完好无损的钱袋时,感动得热泪盈眶。他拿出一些银两作为酬谢,却被孩子和老人婉言谢绝了。

第二天,商人特意来到村子里,为村民们送上了一块牌匾,上面写着“道不掇遗”四个大字。从此以后,这四个字成了清风村的象征,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坚守诚实善良的美德。

dào
duō

「道不掇遗」出处

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降、败、杀人及剽动者斩,盗者十倍取偿,杀牛马者没为奴婢,故道不掇遗。”

「道不掇遗」解释

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同道不拾遗”。

「道不掇遗」示句

上一篇:道不相谋
下一篇:道高德重